2018年,一场始料未及而又具有颠覆性意义的技术革命,正在疯狂来袭,主角就是——区块链。在一种普遍观点,信息互联网时代,AI改变了生产力,区块链改变生产关系。既然这么一件牛逼的底层变化的出现,肯定需要研究深入,不想被时代甩下车。什么是区块链呢?区块链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我们如何应用区块链?带着这些问题,基于对区块链的了解和朋友探讨的认知,准备写一个系列文章,相对粗放的介绍区块链,期望看完之后对区块链有一个基础的了解,关于技术的了解,会有另一个系统的文章。白话区块链会用四篇文章的篇幅讲解:区块链1.0加密货币、区块链2.0智能合约、区块链3.0通证系统、行业认知。
开篇讲解区块链1.0-加密货币。
1.为什么产生? 1.1公信力丧失,处处存在不信任
2008 年 9 月,金融危机在美国爆发并席卷全世界。各国政府采取了量化宽松等措施,救助濒临破产的大型金融机构。这种间接增发钞票的行为导致民众的大量不满情绪。 货币被各个政府滥用,随意增发或贬值。 是不是有过“把钱存在银行不安全,压在箱底才最安全”的想法?这就是老一辈人对于“可靠”的理解。 数字化社会,我们的“身家性命”真的全部变成了这些机构服务器上存储的一个文件、一串数据,中心化服务器不能值得完全信任。可以随意修改我们信息。 1.2 如何保证我的财富
是否可以有一种不依靠某一家机构的人力、物力、技术能力,而是借助整个互联网的力量,为每个人的财富数据提供保障的方案呢。 雅浦岛:岛 上的居民十分信任石币内含的购买力,居民拥有石币的数量和大小代表了财富的多寡。岛上有一户人家,他祖先曾得一巨大且质地佳的石币,但由于运回雅浦岛的途中遇上海难而石沉大海,但当地的居民仍相信,即便物理上石币已从众人眼前消失,但理论上石币依然存在,只是不在拥有者家中,石币的购买力并不会因为石币所处的地点而有所下降,所以这户人家仍储存了石币代表的价值,得到了该费所代表的财富。 各个时代的研究这去研究这一一种数字,研究各种面学 1.3 理想的货币
有没有一种理想的货币,能够去中心,不通缩,安全稳定呢? 中本聪(英语:Satoshi Nakamoto),自称日裔美国人,日本媒体常译为中本哲史,此名是比特币协议及其相关软件Bitcoin-Qt的创造者,但真实身份未知。中本聪于2008年发表了一篇名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的论文,描述了一种被他称为“比特币”的电子货币及其算法。2009年,他发布了首个比特币软件,并正式启动了比特币金融系统复制代码
2.比特币的诞生 2.1去中心化
去中心,也就是不需要类似于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之类的信用背书,货币就可以发行。第二个是,所有的交易记录,被依照时间序列,链接成一个个区块,记录在每一个节点上,意味着,每一个节点都有完整的交易数据,那么你要篡改数据,就要篡改每一个节点的数据,这样做的成本高到,远远超过收益本身,从而使得这件事在理论上的可能性趋于零。所以,现在,交易的信任,由对“主体”的信任,转移到了对“数学、逻辑、算法”的信任上。主体再稳定,也有倒下的可能,比如改朝换代、比如支付宝也是可能出问题的。但是区块链是难以被破环的,因为每个节点都保存完整数据。
举个例子: 当我单独对一个女生说,我喜欢你,这个事情没有人见证,那我是可以反悔和抵赖的。但是,区块链的意思就是,我说我喜欢你,然后需要全网广播,把“我喜欢你”这句话,写到全世界每一个节点的区块链录上,所有人都看到了,并且不可篡改。
2.2 安全
比特币设计比较领先,2009年产生时已经使用了当时已经确立标准的最新的SHA-256以及RIPEMD-160散列算法,同时还选择了非常先进的采用secp256k1曲线的椭圆曲线公钥算法。这些密码学的基础措施在目前(2013年)看来依然十分安全,但是随着密码学家进一步的研究配合更加高性能的机器的暴力破解,这些算法会变得越来越脆弱,此时无论是迁移到新算法还是加强现有算法都会变得非常困难。
自2009年比特币诞生以来,经过了八年时间的检验,它已经证明自己具有作为防御和安全性壁垒的优势。
2.3挖矿机制
挖矿是个将待确认的交易数据包含到块链中,从而完成对这些交易进行确认的分布式共识系统。通过挖矿,可以强制性保证块链中的数据按时间顺序存储,保持比特币网络的中立性,且允许比特币网络上不同的计算机对系统状态达成一致。交易要获得确认,必须要被打包到一个符合非常严格的加密规则的块中,并通过比特币网络进行验证。这些规则可以防止对已有块的修改,因为一旦有改动,之后所有的块都将失效。挖矿的难度和中彩票相当,没人可以轻易地、连续地将新块加入到块链中。因此,没人可以控制块链中包含什么样的内容或者替换掉块链中的部分内容以达到回滚他们的花费的目的。
3.区块链的价值
比特币运行的机制背后的底层技术就是区块链。 区块链的定义比较简单,就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技术的应用。归纳出区块链这种数据结构能带给我们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去中心化,去中心化这个不必多说,比特币给了我们最好的例子。 不可篡改,销毁,拿走,不可篡改是哈希指针赋予的能力,而区块链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运行在整个互联网上,所以理论上说无法销毁或者拿走 自治性,区块链采用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比如一套公开透明的算法)使得整个系统中的所有节点能够在去信任的环境自由安全的交换数据 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的公共账本(数据),还承担着一个重要的功能,这个功能不仅仅在比特币的世界里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也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像互联网一样,颠覆我们的传统认知。这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区块链具备价值传递的特性。我认为它的价值有两个维度。
第一,它变革了人类的资产表现形态。我们以往的资产组合大多是股票、房产、期货等等,在这个高度中心化的世界里,人们所拥有的其实是并不真正属于你能决定的资产。而区块链的世界里,人类第一次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私有财产。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技术或资产类别能够真正实现这样的效果:数字货币(指主流数字货币,不包括山寨币)是不能够被任何人稀释或强行夺走的私有资产,它让人们的资产形态真正实现了公平和隐私。
第二,区块链颠覆了组织关系的表现形态。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所有新技术的诞生必须是以提升效率为目的,而区块链的发展提升的是组织关系的效率。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地球上60亿人是怎么形成组织的?我们通过名字、身份、地域等各种标识来辨别彼此,通过各种方式让人与人之间产生信任,才能构成彼此相互交流的关系。